AI時代來臨,徹底改變了大家的生活及工作方式,對產業也造成不可小覷的衝擊影響,在第一線為現代職場培育人才菁英的銘傳大學,與長期關注和協助新世代學習、成長議題的天下雜誌攜手合作,特舉辦「2023銘傳大學十力教育論壇」,匯聚多位產學界專家,共同探討如何在AI時代下培育永續人才。
如果你也想問:「未來所有的工作與人類價值,是否都將被AI所取代?」2023銘傳大學十力教育論壇或許可以給出答案。由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凌爾祥執行長擔任主持人,並邀請到銘傳大學李選士校長、中研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專題中心蔡宗翰執行長、台灣醫療決策科學學會張啟昌理事長、銘傳大學國際暨產推副校長李藍瑜、臺北大學數位行銷學系蔡家昌教授、晶寶建設陳文鑾營運長,將十力教育分別與AI和永續兩大議題連結進行討論,找出在AI時代下永續人才的培育對策。
創新教育與時並進,培育具備十力的堅強實力
十力教育是銘傳大學獨有的創新教育模式,融和傳統教育強調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五育的綜合發展,包括道德力、知識力、體能力、群體力、美感力、企劃力、溝通力、科技力、國際力、就職力等實力。「十力教育結合了全校各系院的專業核心能力,幫助學生不只單純學習知識,更要培養在不同情境中所具備的應用能力,尤其是變化萬千的AI時代,得要具備跨領域和跨文化的學習經驗。」銘傳大學國際暨產推副校長李藍瑜解釋。
論壇的第一個十力教育與AI議題,主持人首先提到銘傳大學推動十力教育已有約十年之久,如何能因應發展變遷快速的時代挑戰,以及如何將這十力與AI做結合?李選士校長表示,十力教育的核心價值在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能力素養,並鼓勵學生探索學習的多種方式,包括養成自主學習、跨領域學習、終身學習的習慣,而這些特質正是AI時代人才所需擁有的,因此顯示十力教育是歷久不衰的教育理念。除此之外,銘傳大學提供很多AI課程以及跨學科整合,例如人工智慧、機器學習、自然語言處理等,還有AI與商業、AI與社會、AI與創意,讓學生了解AI在不同領域的應用,同時提升跨學科的整合能力,而所有一年級學生,不分科系也都要修讀AI基礎課程,讓學生從大一到畢業,都能接受AI教育。李校長提醒,除了學習科技的應用,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善用科技,將科技運用於對社會有貢獻之處,這就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性。
研究領域涵蓋自然語言處理、電腦視覺等AI技術的蔡宗翰執行長,是台灣少見的跨理工人文學者,他提出許多知識工匠無法贏過AI的證明,指出要將AI與個人優勢結合,像是要先學習並理解AI基本概念,才能夠在AI生態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與角色,蔡執行長也提到,人類的思考力是AI所無法取代,擁有思考力就擁有主導權,並且不能違反倫理道德。
致力於將創新的AI技術應用於實際臨床研究的張啟昌理事長,不僅是銘傳大學校友,還擔任校內資訊管理學系兼任教授,對於現今時代的異變、複雜、不確定及模糊性,張理事長認為透過十力教育都可以對應與解決,像是企劃力可以用來應變市場上的不確定性;溝通力可以協助解決跨領域模糊性;道德力則是能產生同理心,理解和消除焦慮問題。
議題尾聲,李選士校長呼籲,AI會讓部分工作消失,但也會創造新的工作機會,只要擁有銘傳十力教育的人才實力,無論未來職場變化如何,都能百分百Ready。
從生活中潛移默化,自然內化而成的永續DNA
第二場聚焦於十力教育與永續議題,希望從業界的角度觀點,了解銘傳大學的永續教育是否能與業界相連。當主持人問到,永續人才需要具備哪些能力時,蔡家昌教授和陳文鑾營運長都不約而同認為,要具有對永續發展和環境議題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;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;多元文化和跨領域合作的能力;數據分析和科技應用的能力。蔡教授解釋,敏感性和理解能力能夠察覺出公司的問題,並且善用AI工具與團隊合作力量,將問題解決。
李藍瑜副校長表示,這些能力正是銘傳十力教育所培養而成的特長。強調永續發展的銘傳大學,在學校設立永續辦公室,提供如「全球環境變遷與生態城鄉專題」、「永續規劃設計理論專題」等課程,並開辦許多實習和志願服務,以及永續發展相關的活動,像是與環境科學家、永續發展專家或綠色企業家進行跨界對話,或是安排學生到綠建築、綠色企業、農場或森林等實地考察,直接接觸和體驗永續實踐的成果和挑戰,也可以透過啟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,鼓勵他們提出具體的永續解決方案等方式,從生活與學習當中,將永續觀念和環保意識貫注成為學生的DNA。
「其中,國際力更是永續人才不可或缺的軟實力。」李藍瑜副校長指出,銘傳大學在2001年便設立全英語授課的國際學院,至今銘傳共有7個全美語的學程。在台灣有完善的國際化生活環境,在日本、泰國、蒙古、越南等地的姐妹校,則合作設立教育中心,因此不僅國際生可來台學習,本地生也有機會到外地進行交流、擴大視野。
文明不斷進步,而地球只有一個,AI和永續是目前所有人類都會面臨的兩大課題,而銘傳大學早已做好準備,以多元素養、全人教育人才,創造更美好的永續世代!